改造了27年,黄维特赦后想去台湾给蒋介石扫墓,却在出发前夕病亡

发布日期:2024-08-26 09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98

1989年1月,85岁的黄维再次亲赴香港,当时的香港尚未回归,各方势力鱼龙混杂,其中不乏国民党特务。

黄维此行见了很多故人,但他不是为了投向台湾,而是希望利用自己特别的身份来为国家的统一大业做些贡献。他耐心地讲述了自己被改造的过程以及共产党的政策,希望老友们也能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。

没有什么能比黄维自身的经历更生动了,因为即便他特别抗拒改造、也不配合管理,但共产党依然没有打骂或是折磨过他,反而在很多方面都给予了足够的照顾,有病就给治、有什么要求也可以随时提。如此宽大、如此人性化,让听众都感慨不已。

此行除了面见到诸多老友以外,黄维还有一个特别的收获——台湾方面邀请他前去访问。这让他非常欣喜,接到消息后就立刻做好计划,罗列出了一个清单,除了要去看看黄埔老同学外,还要去为蒋介石、陈诚等人扫墓。

不过有句话叫做“乐极生悲”,黄维将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以后,正准备出发,突然心脏病发作了,最后带着遗憾走了。

黄维去世以后,两岸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,这是极其少有的待遇。不过当你了解过他的人生就会发现,能有这个待遇也不算奇怪。

在国民党阵营当中,黄维算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,他偏执、认死理、对蒋介石极其忠心,打仗也够用命,因此1938年时就担任了国民党王牌主力18军的军长。

他是黄埔一期生,又是老蒋的死忠,按道理来说绝对前途无量,然而他却在1943年丢了兵权。他丢掉兵权的原因并不是仗打得不好,而是受派系斗争所累。

早前何应钦为中央军第二人,然而在西安事变中何应钦想要通过武力解决,置蒋介石于危险之境,因此逐渐失去了老蒋的信任。之后那个第二人就成了陈诚。

陈诚非常霸道,靠着蒋介石的器重扶持了很多“土木系”将领担任要职,这样一来自然是挤压到了其他派系的生存空间,很多人就团结在了何应钦身边来对抗陈诚。

这些人动不了陈诚,便想尽办法剪除陈诚的羽翼,黄维担任过18军军长,是土木系重要将领,因此不幸中招。

抗战时期,日寇为切断英美对中国的支援,从而迫使中国投降,出兵侵略了中南半岛,同时日寇还集结重兵于中国边境,威胁着大西南地区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黄维调任为54军军长,虽然54军不是中央军里战斗力最顶尖的,但也是一支劲旅。

只不过54军隶属于第9集团军,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也是黄埔一期生,奈何他与土木系关系极差,所以丝毫没有顾及同窗之谊,一直排挤打压黄维,这让黄维极为郁闷。

后来在1943年,何应钦将收集来的材料递交给蒋介石,指责黄维吃空饷,那些与陈诚有仇的势力纷纷跟上指责,一时闹得有点大,蒋介石不得已只能将黄维调任。

在国民党当中吃空饷的现象其实非常普遍,老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更何况黄维吃空饷是为了给军中补贴,并没有用在自己身上。奈何他所在的土木系得罪的人太多。

此后多年,黄维一直在后方训练士兵、搞军校,有趣的是他对于丢掉兵权没有丝毫不快,反而非常喜欢后来的工作。

直到解放战争将近尾声之时,黄维终于再次掌兵担任第十二兵团司令,比较搞笑的是,这次机会同样来源于派系斗争,而且黄维开始不愿意去就任。

1948年8月初,国民党为保障华中地区的安全,组建了十二兵团,该兵团的中坚力量是18军,最初陈诚推荐胡琏来担任兵团司令。

然而该兵团隶属于华中“剿总”战斗序列,“剿总”总司令白崇禧坚决不同意,何应钦也站了出来表示反对,白、何二人希望兵团司令让罗广文来担任。

各方就一直吵个不停、互不相让,眼看战事渐紧,蒋介石只好想了个折中的办法,将黄维这个18军的老军长抬了出来。

黄维当时正在武汉为新制军官学校忙碌,对于带兵毫无兴趣,因此接到蒋介石“出来带兵打仗,先不要干军校了”的电令后,他回电“不想干”。气得蒋介石在办公室你破口大骂。

还是陈诚明确告诉黄维:“十二兵团司令非你莫属,这是命令”。黄维这才不情不愿地去南京就职,不过觐见蒋介石时,他有人说:“校长,打完这一仗我还想回去办军校!”

如此关键的时刻,如此重要的人选,依然不是唯才是举,依然还在互相倾轧,国民党败得不冤。

黄维这个兵团司令也没当多久,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围在了双堆集,在关键的突围时刻,黄维与兵团副司令员胡琏各乘一辆坦克逃命。最后胡琏成功逃了出去,而黄维却因坦克故障被俘。

不过胡琏还透露了他能逃生的一个细节:突围时我们的车上都爬满了人,见如此混乱我就用机枪把人扫光,培我(黄维的字)心太软,他不干,怎么出得来?

最初国民党方面不知道黄维的情况,见他没出来就单方面宣布已经阵亡,这个消息对黄维的妻子蔡若曙来说犹如天塌了一般。

蔡若曙出身大家,样貌出众,她与黄维是自由恋爱,感情非常好,几个月前丈夫跟她说没多久便会回来,结果此刻就等到了他阵亡通知,她根本无法接受。

或许是心中有愧,蒋介石在撤到台湾时将这批“阵亡”将领的家属也一同接了过去,于是蔡若曙就带着四个孩子,茫然地渡过了大海。

不过蔡若曙心里认定丈夫还没死,几个月后找到机会偷渡到了香港,接着返回了大陆打探丈夫的消息。

对于妻子的痴心,黄维是不清楚的,他只是想好好做他的忠臣。功德林里的管教人员如此评价:黄维始终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,唯一的错就是被打败了。

有这样的心理,黄维的种种行为就能得到解释了,他不但自己不学习,反而经常对那些改造积极的人冷嘲热讽;当思想课上有人指责蒋介石时,他会出声抬杠;功德林里的一些规定他不适应也会出声抨击等等。

种种行为给管教人员心中留下了“拒绝改造”的印象,相比之下另一位蒋介石的亲信杜聿明就要好得多了。杜聿明在看过毛主席所写的《论持久战》后深受触动,写下了万余字的笔记,还打算寄给蒋介石,而黄维却只字未动。这样的态度,难怪会是最后一批特赦。

1956年,黄维获准与家人见面,距离当年的分别已经过了近8年。蔡若曙带着长女黄敏南一同前来探望,她们的本意是希望黄维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愚忠,要好好开始新的生活,然而黄维并不乐意去改变。

黄敏南后来回忆说:父亲精神状态还是很好,他走路还挺着腰杆,但看得出爱他很衰弱。在那种场合下,我当时很想哭,但他是战犯,所以我觉得我又应该站稳立场,我就劝他要好好改造,我妈妈也主要是劝他好好改造,就跟他说你为家里人想想,也应该有所变化,那不一定是说违心之言,但是你起码应该有个接受的态度,但父亲根本就不接受。

黄维的不接受,让妻子蔡若曙受了很多的苦,自黄维被俘起,她就一个人担负起四个孩子的生活,她先是在街道办找了份抄写登记的岗位,后考进了上海图书馆工作,有了一份稳定的薪水。

而且周总理念在黄维是黄埔学生的份上,给予了黄维家人一定的照顾,因此蔡若曙还能艰难地撑起一个家。

1959年新中国首次特赦,周总理本来已经把黄维的名字写到了特赦名单里,北京方面也通知了在上海图书馆工作的蔡若曙,让她准备接丈夫回家。

然而功德林管理处看到名单后坚决反对,认为他思想顽固根本没有改造好,因此黄维的名字被划掉了。这件事黄维后来也有提及过,他说:

后来我才知道,我的名字是上了(首批)特赦名单的,当时通知了我大女儿黄敏南来接我出去。可是,这件事被战犯管理所给顶住了,他们说我没有改造好,不符合“确有改恶从善表现”的条件,如果我特赦的话,别的战犯肯定不服。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,我仔细想了想,那时不放我出去是对的。

只是这一切蔡若曙毫不知情,到了特赦那天她本来满心喜悦地收听广播,但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听到丈夫的名字,11年的等待已经让她心力交瘁,这种大喜过后的大悲更是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冲击。

之后的数次特赦,黄维都不在其内,蔡若曙被这漫无目的地等待折磨出了很严重的精神问题,几十年下来,蔡若曙都是靠着药物在维持,这样又导致出现严重的幻觉和失眠。

她曾经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试图自杀,好在同事及时发生抢救了回来。如果不是要等到丈夫的意念支撑着,或许她早已离开了人世。

可惜的是,她如此想要丈夫出来,黄维本人却丝毫没有这个想法,他一门心思扑在了研究永动机上,以此来逃避改造。

当时中科院以及他的女儿都明确告诉过他,永动机是不可能研究成功的,然而黄维不信。这件事最后上报到了周总理那里,周总理没有表达自己的态度,只是批示“可以研究”四个字,于是功德林方面也予以了配合。

其实黄维对中共的态度也是有改变的,最初他进入功德林之时患有肺结核、腹膜结核等病,严重时整个人浮肿得无法下地行走。功德林管理处找来了专家为他会诊,由于一些特效药大陆无法生产,周总理还特批去香港购来。

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医治,黄维身上的病得到了根治,人心都是肉长的,共产党对他的好,黄维也是知道的,所以后来在心得大会上别人抨击蒋介石以及国民党,他不再反驳,只是沉默。

1965年,功德林组织了一次出游,黄维等人一同去参观了长春、上海、杭州等地,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给这些原国民党将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,黄维都感叹道:国民党以前想做但没有做的事,现在共产党做了,而且做得很好。

眼见为实,共产党给国家带来了新生、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,黄维的态度也由此渐渐客观了起来。1973年1月29日,他给妻子写信:

“若曙:我现在在开始学习《共产党宣言》这一光辉文献,要买参考材料《共产党宣言提要和注释》,定价只一角六分钱,请你马上买一本寄来,不要耽搁。”

有这样的转变,黄维最终在1975年得到特赦,此时的他已经被改造了27年。蔡若曙本以为生活从此就能好起来了,没想到黄维依然对永动机非常执着,如果说最开始是为了逃避改造,眼下已经恢复自由了还去研究什么呢?

蔡若曙心里十分想不通,便在一个中午选择了投河自尽,这距离她与丈夫的重逢才过了一年而已。黄维对家人的关心太少并没有看出妻子的异样,等听说妻子跳河后他立马也跟着跳了下去,只不过已经晚了,他也因此生了一场大病。

据黄维的女婿回忆说,老丈人当时在医院里落了泪,觉得这一生亏欠了太多,弥补得太少。

黄维从功德林出来后,周总理让他们这些人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,撰写一些历史资料,每月都有一定的津贴,所以在生活上倒是没有太大的难题。

只不过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,想趁自己还活着,为国家统一做些贡献。他去香港时,有国民党方面的人找到他,想让他到台湾去,许诺将为他补发27年的薪水。按照国军当年的俸禄,黄维一次大概能领到30多万美元,这在当初绝不是个小数目。

但黄维拒绝了,他说:共产党对我有恩,一没杀我,二把我的家人照顾得很好,儿女也都受了教育。蒋校长对我有知遇之恩,但共产党也待我不薄,第三地我是不会去的。

他对老蒋其实也够意思,这么多年来都没有说过一句坏话,后来评价也是:校长是个英雄,但他那一套过时了,所以失败了。

而黄维还想去台湾,一是会老友,二是给故人扫墓,三是致力两岸和解。他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去告诉那些正在观望的国民党人,共产党的政策待遇有多好。

两岸当时都同意了,只不过在出行前夕他却突发疾病,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
抛开阵营来说,其实很多黄埔学生还是很爱国的,虽然一时走错了路,但是后来回过味来都希望两岸能够统一,这个愿望,所有中国人都在翘首以盼,期待能早日实现!